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孝经》第九讲 第八章 <孝治章>

戒霖法师讲解 2021.03.07
【原文】
第八章 孝治章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各位居士,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接下去给大家讲《孝经》的第八章,《孝经》的第八章是讲什么呢?讲<孝治章>,孝治章就讲到我们不管是高低还是贵贱都是一样的孝道。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昔者】是过去。在孔子那个时候指的是【明王】,一般指的就是三皇五帝,就是尧舜禹、汤文王,然后周文王跟周武王,他们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不敢遗小国之臣”,天子不管对小臣,小臣就是小国。对小的国家作为天子,他不敢对小的国家怠慢,“不敢遗”就是怠慢的意思。以前的小国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一个省份一样。“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这个是五种的诸侯,这个诸侯是什么呢?相当于我们现在每个小小的国家,以前天子是统一的,也是在我们小国当中有一个统治天下,相当于我们佛经里面讲的转轮圣王一样的。它又分成五等次,一个是公,一个是侯、一个是伯、一个是子、一个是男。“故得万国之欢心”,所以自然的就得到小国的关心爱戴,得到各个小国的拥护和爱戴。“以事其先王”,那同时也能对得起自己的祖先、祖宗。“治国者”,讲的诸侯治国,这个是第一个讲天子,第二个讲诸侯。“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对于这些没有地位的人,这里【国】就是指的小国不是天子,小国这些诸侯他们不敢侮,也就是侮辱这些或者说诋毁,瞧不起这些没有地位的人,我们说孤寡老人这一类的。何况士民,【士】就是读书人,【民】就是老百姓。何况这些读书人,何况这些老百姓。
“故得百姓之欢心”,所以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以事其先君”,这一句是一样的,同时也对得起自己的祖先,第三个就是指的大家庭。“治家者”,古代的大家庭他说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那么对自己的奴婢,这个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指的就是奴婢。【妾】指的是以前这个三妻四妾,地位比较卑微的这种。以前大家庭的家长地位相当高,底下的臣妾一类都是地位很低的,他们不敢失于,也就是对他们也不敢瞧不起平等对待。何况自己正房的妻子儿女,那肯定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就是平等对待,连臣妾都不敢怠慢,何况还是对自己的妻子。“故得人之欢心”,所以大家就很和谐的,很欢心的住在一起。古代这个大家庭他有家规,所以大家住在一起,如果家长没有一定的德行,一般家里都会闹,或者是闹分家,所以家长要有德行,大家就能够合得起来。我们现在为什么小家庭?因为在家里不分家的话会闹,大家不和,所以这个【合】字是挺难的。“以事其亲,”就是以和谐来事奉自已的父母和祖先。上面是事奉祖先,这里【事奉】指的是事奉自己还在的父母。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自然把前面这些做好了,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就安心的,儿女也能够和谐。故生则,在生的这些父母也能够安心,【亲】就是儿女家族也能够安心的和谐,祖先也能够欢喜的来享受。“祭则鬼享之”,祖先看你现在做的好,他们也欢喜,我们说在天之灵,在下也明目,也欢喜的,也能够享受你们祭拜的贡品。“是以天下和平”,上面是因,接下来是果报。那果报肯定得到的是什么呢?肯定得到天下和平、太平盛世。灾害不生,像太平盛世一样的,没有天灾人祸,天灾人祸即使有的也会慢慢的减少。
“祸乱不作”,就没有动乱时代,这个【作】就是在动乱。“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这个是指圣明的领导人,如果是以孝治天下,那么天下也能够和睦相处。《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有大德行的人。“四国顺之”,那四方老百姓都能够归顺。这个【顺】指人的自性,我们就顺着自己的自性,顺着自然的规律,四方的老百姓,万民都能够归顺,归谁顺呢?也能够归顺天子归顺国家。
我们在书上分享一段“治家者”:儒、释、道三家的传统文化都是教育,在教育里头人人平等。学生跟老师学,学到最后,可以跟老师一样,甚至能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有些宗教里面它是不可以的,它只是主仆关系,所以不能超过你的主人。但是教育它不是这样的,宗教里面它是神跟子民,他有尊卑之分,但是教育里面人人平等。我们现在跟老师学,是因为尊重老师,尊师重道。但是要知道,本性来讲,人人平等,学到最后完全跟老师一样。所以这里的【顺】是顺自己的自性,这是真正的大德行。所以“孝治章”上讲,由领导带动,能够大家一起行孝,一起安亲,做到家和万事兴,自然能够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个就是“孝治”的效果。这里一段讲到的是以前的大家族,不是我们讲现在的小家,两个人那是小家。这里的大家就好像《红楼梦》里面,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一个家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明朝有一个郑濂,那是有一千多口人,这是真正的大家族五代同堂、六代同堂、郑濂他们家是七代同堂。所以一个家就像一个小社会,真的是一个村庄一样。这个家的主人家长,对自己的家里面的臣妾都不敢怠慢。【臣】指的就是奴婢,家里的佣人、工人、保姆。妾也是古代有一夫多妻制。娶了正室还有妾室,这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家人。对他们都不敢轻慢,何况对于妻和子。这句话就是对家里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以礼相待,不敢轻慢,所以家里才能够自然的欢心。大家能欢心和谐了,所以家和万事兴,所以祖先都欢喜了,这个家族就来供奉祖先,这是“以事其亲”,【亲】是父母和祖先。
这里讲到的能够做到前面的,【诸侯】不敢侮于鳏寡,【丈夫】不敢失于臣妾。这样都做到了,那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个【然】就是更深层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自然。要知道我们看到表相上的贵贱高低,实际上在理体上讲是一体的,没有高下,没有贵贱。我们用人身做个比喻,在高位的,像我们的头,我们的眼睛,五官长在高位,我们的脑袋是指整个身体运作的,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天子一样,可是这个脑袋敢不敢怠慢脚,脚是最低的,敢不敢说你这个脚不听话,我把你砍掉不要了?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一体的,人没有脑袋是不行的,没有脚也不行的,没有手也不行的,没有五脏六腑也不行,全身所有的细胞缺一不可,大家合为一体,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否则是一个残废的人,甚至是一个死人!所以在相貌上,在形象上虽有高低贵贱的区分,在理体上讲是一体的,没有高低,没有贵贱。高低不二,贵贱一如、一体,这个叫做然。自然,自然之理!我们随顺这种自然之理,就是随顺性德,所以自然能够做出不敢慢于人,不敢恶于人,对一切人都礼敬、都尊重、多关怀、多爱护、多照顾、多帮助。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做个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注:本文为居士们学修笔记,远不及法师现场表达,如有错误请指正,感恩合十!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