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漫话乡土之三:野鸡坪,蒸水河畔的“小家碧玉”

本文作者:陈胜乔
发源于湖南省邵东县简家陇镇皇帝岭的蒸水(与发源于堡面前、灵官殿的另一条河并称蒸水两大支流)流经简家陇镇的高桥、愚公、堆头后,便进入野鸡坪镇。这个在蒸水河畔的镇尽管特产丰饶,人文璀璨,但因为缺少宣传,如农家碧玉缺少名气,以至于很多外地人一听野鸡坪的名字,都以为讲的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斫曹乡野鸡坪村。

野鸡坪,望文生义,容易联想成是盛产野鸡的地方。名字的由来,还真与野鸡有关系。据邵东县政协编辑出版的《邵东地名故事》记载:“相传明朝末年,野鸡坪当地居住着马氏兄弟二人,常年开荒垦田,一日拓荒至虚禾山,突然地下蹿出一条身形巨大、口吐毒雾的蜈蚣精,张牙舞爪扑向马氏兄弟。马氏兄弟猝不及防,被蜈蚣精的毒雾熏倒在地,正当蜈蚣精张开大口准备吞噬兄弟俩时,突然背后响起“咕咕咕”的叫声,只见一只体型巨大的野鸡从天而下,圆睁双目,张着利嘴,伸出铁爪,快如闪电般扑向蜈蚣精。蜈蚣精慌忙丢下马氏兄弟迎战野鸡。蜈蚣精修炼千年,魔法高深,野鸡竟不是对手,遂向四面山岗的同伴呼救,霎时,漫山遍野的野鸡从四面八方聚拢,将蜈蚣精团团围住。蜈蚣精寡不敌众,被野鸡啄得血肉模糊,一命呜呼。马氏兄弟得救了,领头的那只野鸡在一场恶战中也精疲力尽,在飞向空中准备返巢时,从空中坠落化为一只石野鸡。为感谢这只野鸡的救命之恩,马氏兄弟遂将此地取名野鸡坪,一直沿用至今。”(原文由王淮卿收集整理)
联想归联想。历史上的野鸡坪,是蒸水河畔的一位地道的“土财主”。野鸡坪地形相对平坦,蒸水从上游流过时,河水夹带的泥河在这里沉积,形成大片良田,成为重要的产粮区。
据邵东文物部门考证,杨桥荫家堂申承述兄弟在野鸡坪普乐村建有一个庄园。庄园里有大片良田,并建有大型的粮仓(储藏粮食的仓库)。粮仓就建在庄园前的池塘中央,用青石料做石墩,水中央建仓,既可防鼠,又可防盗。这种建在水上的粮仓,实为罕见。粮食收获之后,装满船舱,顺水而下,直达荫家堂。然后再从荫家堂装运,将米送入湘江、长江沿岸的城市。由此可见,荫家堂的主人申承述兄弟能积累巨额财富,离不开野鸡坪的贡献。
野鸡坪历史上还是个冶铁较发达的地方。《邵东县志》记载:“邵东县铁矿石矿藏较集中的有团山乡双江桥、杨梅山,野鸡坪乡东家冲……等矿点。1960年冶金236队对野鸡坪的东家冲、简家陇的平家山和流光岭的桥家冲矿点测算,矿石储量45万吨,系高硅低磷自熔性铁矿。”据著名红网网友、有“邵东通”之称的张飞华介绍,在今野鸡坪镇墨石岭,有一个超过1万平方米的古炼铁场遗址。经考古人员考证,这里是目前湖南省境内发现最大的现代工业兴起之前的冶铁工业遗迹。
在邻近墨石村的石云村,也有一个有大量矿渣的小山头。当地村民李忠桥家的族谱《李氏信公五修房谱》中的《秀和公传》记载表明,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李秀和与赵秀胜合营铁矿,“获利万倍”。李氏家族一、二修的族谱中还记载有“明代起这附近盛行冶铁之风“。到今天,在野鸡坪镇的多个自然村,仍能开采出褐铁矿、黄铁矿、锆石等矿产资源。
除了工业和农业较发达外,野鸡坪的风景名胜景点也不少。位于扶民村的烟竹岩,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溶洞,洞深1300多米,能容纳5000人。据邵东县志记载,烟竹岩是原始人居住的地方,洞内有鹿骨化石;曾是广州军区的重点军事基地。洞内岩石经过千万年溶解、发育,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帘、石狮和石龟等景点30多处。
烟竹岩洞外有畔塘水库,水域面积600亩,水库离岩洞仅50米,洞边有木斗山、长石山、狮子山等风景。远观水库,但见众山耸翠,碧绿的水面环绕山包,清风徐来,涟漪微澜,仿佛人间仙境。
梅田村抬头冲是县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当地林木葱茏,环境清幽,自2001年以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不断汇聚于此,数量由几百只增至数千只,最多时达到2万余只。春暖花开,群鸟嬉戏林间树巅,翩翩起舞,俨然世外桃源。

野鸡坪镇的人文历史,同样较为厚重: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野鸡坪的石屯营。据当地老人介绍,“石屯营”的前身是“圣恩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曾到过这里,后来人们修了“圣恩亭”,当地的老人们至今还记得那一副对联:“聖德垂千古,恩光达九州。”
太平天国后期,翼王石达开率部队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史籍记载,石达开是在咸丰十年(1861年)10月经广西怀远(今融安北)入湘,沿湘黔边境北进,意图攻占四川,像三国刘备一样建立根据地。在途经宝庆邵阳县仁风都淘金岭时(今野鸡坪镇石营小学东边的一座山),因部队长途跋涉,兵马困乏,便在此休整。修整期间,31岁的石达开以青石筑台,唱七天戏鼓舞士气。整个戏台高三层,在亭子拱门上,石达开亲手书写“石屯营”三个大字,每个字笔画都很粗,大约有一尺七寸那么高,当地的不少老人小时候还见过该戏台。在“破四旧”时,该戏台被拆毁,“石屯营”三个大字无论怎样都难觅踪迹。此后,人们便将“圣恩亭”改为“石屯营”了。
石达开一生战绩辉煌,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几岁封王,曾经打得清军溃不成军,逼得湘军统帅曾国藩跳水自杀。然而太平天国内讧后,他被迫出走,孤军奋战。在野鸡坪镇短暂休整后,石达开继续率领部队西进,没想到竟就此踏上了死亡之路……
近现代以来,野鸡坪镇本地同样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是我国已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李薰。李薰(1913—1983),原名文杰,野鸡坪镇西湖村人。其祖父李增效系清末举人,父亲李本深曾与蔡锷将军同窗6载,考中清优秀廪贡生。李薰于1932年入湖南大学矿冶系学习,1937年留学英国雪菲尔德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兼科研。1945年他开拓性地发现钢中氢脆的科学奥秘,震惊世界,被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并因此获白郎敦奖。
李薰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批应召回国服务的科学家。与邓稼先、钱学森等为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一样,李薰也为国家作出开拓性贡献。他筹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领导科技人员改进钢铁质量,支援创建武钢、包钢,综合利用稀土资源,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重返地球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关键材料。

在国家公布顶尖科学家名单里面,李薰与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赵九章、陈景润、苏步青等并列其中。李薰的名字之所以不为人熟知,主因是他去世早,他的研究成果当时需要保密。30多年过去了,李薰的科研成果对国防建设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今天的国产航母、最先进的战机都采用了他研制的关键材料。
野鸡坪镇淘金岭附近的德家冲李家,也因连出七个举人而声名远扬。据传李氏祖辈是从邵东县九龙岭镇迁居而来,选择定居这里是因为看中此地有七个巨大溶洞,寓意七星高照,预测将来必出七位大人物。后来,预言真成现实,李家人在那里耕读传家,每代真出了一位举人,连出了七个。
当代的野鸡坪镇,照样人才辈出。刘钟瑞将军、旅美国际著名油画家李自健等堪称代表。
世事沧桑,变幻无常。后来,随着上游一场特大洪水肆掠,蒸水河河道被泥沙淤塞,野鸡坪的水路交通就此断航。从此,野鸡坪从水运交通较通畅的乡镇,转变成陆路交通较落后的乡镇,逐渐丧失发展优势,走向平淡。
目前,在野鸡坪镇内经过的是004县道,路窄弯多坡陡,平均时速二三十公里。最差的地方曾经连年破烂不堪,小车经过得缓慢前行,不然就刮底盘,连20公里时速也是妄想,直到最近两三年才修好。
庆幸的是,2019年邵东县交通局在回复网友“呼吁尽快启动省道S227邵东县境内段建设和确定线路走向”时明确表示,该线路经过野鸡坪镇,“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经邵东县人民政府同意,2019年3月S227邵东段已进入省交通厅‘干线公路国土空间资源储备项目库’。目前,我局正在组织开展S227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待完成前期规划工作后,我局将积极向县人民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报告,做好交通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前期申报工作,全力推动省道S227邵东段的建设。”
作者鸣谢:写作此文得到张飞华、蒋想、陈惠国、孙文等多位老乡指导、支持,感谢蒋想帮助拍摄家乡照片,在此一并感谢。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推介家乡,因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然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附: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继续写作。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