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丽水中学地址(老校振兴&新校崛起 NO.3 | 丽水中学:传承老校基因,回应名校之“名”)

丽水中学地址
《温州教育》2020年第12期(总第288期)封面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发言人:周业宇/浙江省丽水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引言 
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领域,就是我们努力有所作为的疆土。对未来抱有希望,在当下眼里有人,于过去不忘传承,就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回答。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这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里的一句名言,用来表述一所学校以及学校的教育意义,非常贴切。而刘慈欣于2001年写的《乡村教师》更是让我们对教育、对教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认同。在中国山村中,一位乡村教师临死前教给学生的牛顿三定律知识,竟然在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两大类外星文明的战争中起到了正确评估地球文明等级、从而拯救了地球文明的关键作用。
一直都有一种声音,教师队伍要被淘汰了,学校可以虚拟化了。今天,新冠病毒依然在全球蔓延,各种线上教学、学习空间、推出名师向全市上课等等教学实践在全国展开,这些史无前例的尝试一方面验证了科技为教育服务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进步性,但同时更强有力的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虚拟课堂不可能代替真实的课堂,集中名师线上授课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师生对话,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教师队伍。20年前刘慈欣笔下的世界设置在一个外星文明高度发达的宇宙,外星人可以通过遗传直接将记忆、知识、文明一代代传下去。而我们人类,只要人类这个物种保持不变,知识和文明的积累、传承,就依然依靠一种职业——教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聚焦的问题是,在智能时代,科技无法替代的是什么?为什么无法替代?回答这两个命题,就是我们思考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学校怎么发展的着力点和大方向。
一所老校是以时间的久远来度量,是单纯时间的累加。丽水中学创办于1902年,至今118年,近两个甲子,有很厚重的历史,称其为百年老校名副其实。而一所名校是以品质来衡量,是一所具有独特气质、深厚底蕴、生动灵魂,不失根本、不断创新、强进发展的学校。丽水中学必是一所百年老校,而她是否可以通过传承学校文化,做好未来教育来回应一所百年名校之“名”?今天,我们站在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讨论学校变革,重在“希望”“育人”以及“传承”。
一、对未来抱有希望
新冠疫情在2020年无数次拷问人类,考验国家、政府,考验各行各业,也考验人性。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这个浩瀚的地球由无数个具体、细微的60亿个人构成连结。这个连结看似很坚固,但其中一个微小的环被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集体区块瞬间崩溃。学界曾说历史上的每一次大规模疾病传播往往延续数年,影响未来百年,人类倒退数十年。我们无法预见未来,正如我们无法预见2020年的疫情,同样,我们目前也无法判断这次疫情是否会牵制人类进步甚至造成倒退。这个世界的唯一确定性就是它的不可确定性。国际组织OECD在《未来教育和技能2030》中写道,“未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现在要塑造未来”。要为塑造未来而教,我们要让哪些品质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我以为,极其重要的品质是希望。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东西。有了希望,就会崇尚道德;有了希望,就能孕育梦想;有了希望,就会在迷雾里摸索前行;有了希望,就会让星星之火燎原,让人在灾难、分离、恐惧中相互依赖,彼此扶持,得到救助。而拥有希望之光的学生,他看见的不只是他的周围,还看得见远方其他人的命运。他们不会因为未来不可预知从而得过且过,或者过一日是一日及时行乐,而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充斥变数和困难的时代里,敏锐地发现人类的处境和困境,永远怀揣希望,梦想,坚持想象和创造、坚信人性、理性和科学的光芒,拥抱差异,拥抱知识,拥抱变革,坚定地相信未来。
希望,也是丽水中学的启航之地。“在成就学生梦想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丽中老师的集体宣言。丽水中学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他们有一个读书会,取名为“光·禾”,这是所有年轻老师共同酝酿最后投票产生的名字,“真知如光照我禾”,他们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自带光芒”,他们说,“愿我们像禾苗沐浴阳光雨露一样,从阅读经典中得到滋养;愿我们像禾苗迎接风霜雷电一样,每一阵风过,都畅所欲言。从实践中领悟,与磨砺中修炼。每一次疾风呼啸,电闪雷鸣,都精神抖擞,满怀希望。”一言蔽之,学生成长有希望,老师发展有希望,学校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
二、在当下眼里有人
前面提到,人工智能为什么无法替代教师?人工智能没有共情之心,没有价值判断,所以在面对人的问题之时,它很有局限性。而教育恰恰是人推动人,心灵触动心灵,灵魂唤醒灵魂的事业。我们培养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共同基础上个性发展的人。从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特征已然显现出来,当下和未来的趋向将沿着这样的方向前进。百年前孙诒让先生提出“学求精通,识求高超”,就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品质提出了高要求。放在当下,就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什么样的人。
要培养这样的人,丽水中学会在下一个十年,在建立一所学术高中的框架下着力构建一个学术体系。首先,这个体系的内核是学术精神。当年,马寅初先生曾用“牺牲主义”来诠释“北大主义”,他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到其至高之鹄的”。丽水中学要建设学术高中,要培养有学术精神、学术尊严的青年学生,有为国家民族、为世界人类造福的博大胸怀。我们定义的丽中学子的学术精神为“敬畏、坚毅、笃行、创造、诚信”。其次,体系的支撑是学术课程。不可否认,而今是一个课程为王的时代,一个好的课程体系背后一定有一个优势学科和一群优秀教师。一个好的课程体系必然满足个体学生的多时空、多样化、有弹性的学习诉求。当然,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会及时预判未来,又尊重历史传统,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我在这里强调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一定会让信息技术支持教育的创新,支持学生更个性化、更自主地深度学习。再次,组建学术社团。眼里有人,就是要赋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实践的平台。叶澜教授说,“以生命的视角看实践,又以实践的眼光看生命”,学术社团是开展项目式学习、沉浸式学习、混龄学习的最佳载体,可以让志趣相同、有学术潜质的的学生一起交流、碰撞、实践、合作、创造,促进彼此成长。
三、于过去不忘传承
百年老校要想成为百年名校,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学校文化。文化要从历史中挖掘,从历史中凝练,并在现实中不断彰显、渗透,才能形成。我时常追问自己,追问我们的教师,“我们何以梳理基因图谱,回应名校之名?”作为一所老学校的新校长,我请教丽中的老前辈,老校长,老教师,丽中的气质、风度是什么,丽中的传统、使命是什么?去年丽水中学举行了师生誓词征集活动,入选的学生誓词写道,“百年丽中,薪火相传。身为学子,我郑重宣誓:我是丽中人,光荣与梦想同在:崇正、尚智、图强。我是新青年,青春和使命同行:知行合一,勤学报国。我要成就最好的自己:有情怀、有素养、有意趣。登山望海,只争朝夕;瓯水可鉴,云山为证!”而教师誓词为:“崇正图强始括苍,求是挺进源瓯江。白云山麓做学问,莲花池畔育栋梁。为学生梦想守初心,为丽中振兴续文脉,为祖国富强添荣光!”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提到了“薪火相传”“延续文脉”。薪火相传,这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传承之道。一所学校在每一个时期办学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但回溯每一个时期,丽水中学的每一代人都在传承文脉中延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积淀创新。丽水中学从1902年走来,走过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走过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走过新中国的百业待兴,走过改革开放的文化繁荣,而今在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特色化办学、多样化发展的建设征程中,勇敢地、坚定地定位为“建设一所科技高中之学术高中”,只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身处浙西南的丽中人从不甘无为无名,而是登山望海,只争朝夕,胸怀家国,心有天下,担负起丽水学子和万千家庭的希望,也担负着民族富强国家进步的时代重任。
学者韩水法指出,“所有的历史研究都蕴涵人类关于未来的思考和想象,而这种思想核心就是对人类及其性质的深刻关怀”。我们在回望、整理、研究过去中揭示理性,探寻路径,追求真理、卓越和崇高。接下去,我们将借建校120周年为契机,诚邀天下丽中人回家,汇集更多丽中人的智慧,用今天的视角去看昨天的教育,看看我们是否已经传承到了其中精华?然后再以今天的视角去看明天的教育,问问我们自己能否给后人留下精华?!
人工智能很厉害,而且迭代发展,它会超出我们想象地更加厉害。我无法想象二十年后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坚信,人工智能无法用算法计算出人性,人性极其复杂,但也正是因为教育,人性可以既美且善,散发光芒。人工智能无法模拟出人和人的交往,师生的交往,这是文明最直接也是最动人的一环,亘古永恒。人工智能无法编写出那些隐匿着的看不见的传承,比如希望、比如尊重、比如艺术创造、比如因向往之心而产生的奋斗之力。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领域,就是我们努力有所作为的疆土。对未来抱有希望,在当下眼里有人,于过去不忘传承,就是我们对未来教育的回答。

原载于《温州教育》2020年第12期(总第288期)
作者 |   浙江省丽水中学  
主办: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
编辑:《温州教育》编辑部
地址:浙江温州市府路490号
电话:0577-88613095/88613129
《温州教育》投稿邮箱:
看温州:wzjy201801@163.com
话题坊:wzjy201802@163.com
爱思想:wzjy201803@163.com
四    封:wzjy201804@163.com

丽水中学地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