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今日头条]何滔的随笔《桃花源》

桃花源

痴迷于《桃花源记》不仅仅是儿时记忆里的那份甜蜜,还在于字里行间的清新与质朴,在于如痴如醉的画面清真,在于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于一气呵成的气息流动。公元421年即1600年前,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安然的梦境,从此,这一梦境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向往。世易时移,从农耕社会到工业文明,这种向往一直延续。陶渊明时代没有什么世外桃源,只是那个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将安宁和乐的渴望注入笔端,文生于情,情生于境,在心中构筑出的生活图境。这幅图境折射出诗人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的秉性;“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通”的人格;“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自若;“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的坦然。这大概就是文学大家苏东坡终生仰慕陶渊明的缘故吧!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农耕社会的生活理想,自给自足,生活极简,在稳定安宁中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享受田园牧歌的悠然自得。1600年过去了,社会高度发展,工业文明的璀璨远远满足于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快速的生活节奏碾碎了农耕社会的井然温柔,人们的精神空间被挤缩成一隅之地,物质至上、拜金为荣成为社会风尚。当物欲得到广泛的放张和解放,人们就开始蔑视崇高,精神荒芜心灵干涸是一种必然。于是,追求极简生活的梦幻桃花源就在人们心头泛起,久而久之还原成一种理想。尽管理想不一定是用来实现的,但追求理想的过程总给人灵魂的撞击!有一个故事,传说某一天,有一个醉汉无故跑到寺院大骂老和尚,老和尚却无动于衷。小和尚不解其故,于是请教老和尚,老和尚就问小和尚道:“如果有人给你送一份礼物你却没有接受,那这份礼物该是谁的呢?”小和尚说当然是那位送礼人的。老和尚接着说:“醉汉骂我,但我没有接受,这跟送礼物是一样的道理,那些骂我的话就属于骂我的人了,跟我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去理会呢?”我有一个朋友,先从政后经商,物质富足,在世人看来是光鲜一族,但他并不快乐,原因是他的另一战友比他有钱,另一同学比他有地位。在同学和战友中有最多的钱又有地位是他的目标。为了赚更多的钱他疲于奔命,为了社会地位他没少投机,甚至因此与个别落马官员有染而被有关部门传唤,弄得身心疲惫。两个事例极有典型意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有所寄,百扰不侵,正如那位老和尚;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心无所属,无忧自扰,恰如那位朋友。我们生活在尘世中,不能像老和尚那样从容自若,也无法隔离职场中的狗苟蝇营,商海中的尔虞我诈,人际中的热潮冷讽,网络空间的虚虚实实,但也不能像那位朋友一样活在攀比之中,让心的落点找不到安放的地方。我们每个人虽然平凡,但都是一个强大的个体,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活出价值方对得起尊贵的生命。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去仰望别人的光鲜,自己或许就是别人的风景。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心灵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宝藏,其他的财富都可能带来比该财富本身更大的灾祸。”有一首偈诗让我不能忘怀。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灵山塔,这个灵山塔就是桃花源;桃花源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书房里,燃一柱檀香,袅袅云烟在书香里萦绕。翻开书页,在散如珠子的字里行间与主人翁对话,继而同频共振,心心相惜。文字是心与心的交融,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倾怀,徜徉在文字的滋养里,尽享心灵的宁静与醇厚,那是何等高贵的事情啊!书是书者的精神生命,浸入其中就走进了主人翁的世界里,就走进了作者的世界里。那世界,就是读者的桃花源。书桌上,铺展宣纸,研开漆墨,取一支毛笔,凝视先贤的碑帖,祭拜经典,对唔古人,从点划的黑白间探寻古人墨迹的密码,笔法、结构、墨色、章法,在经年累月的临池中渐次递进,入帖、入墨、入理、入情,久而久之金石为开,就临进了古人的笔墨世界里,临进了先贤的精神人格里。那人格,就是书者的桃花源。球室中,相约数位好友,武装运动装束,然后展开架势对拉起来。台小乾坤大,球微重千钧。一阵痛快淋漓之后,平添一身汗,涤尽尘心烦,岂不快哉!乒乓相持的过程,就是技能与体能丈量的过程,球技与心理比拼的过程,控制与反控制较量的过程;就是旋转、力量、速度、落点相互转换的过程。那过程,就是球者的桃花源。傍晚时分,月薄人稀,踏上环山步道,在林间穿行中看花开花谢,银装素裹;听新芽抽绿,鸟语林风;感樟叶飘馨,心脾沁爽;思世间冷暖,云卷云舒。身临其境,似乎天地间唯我独在,我行、我笑、我思、我吟。大自然的恩赐不仅仅是氧吧的滋润,还有虫鸟草木的亲吻。那状态,就是行者的桃花源。阅读不是为了遣时,写作不是为了发表,书法不是为了名利,打球不是为了输赢……这一切的一切,只是生活在自我的心灵世界里,荡一叶方舟,乘风而起,应心而动,向阳而发!杨绛先生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哲人叔本华说:“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不攀比,不自卑,不浮躁,不拜金。只要心灵不曾干枯,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人啊,到头来都是为了安顿自己的那颗心。 2021年2月26日
何滔,湖北黄冈人,从革命老区阳新县走出来的公务员,当过老师,干过乡丁,做过县官,跑过记者;热爱文学,挚爱书法,喜欢摄影;先后在阳新县委、黄石日报、黄石市广电局、黄石市文化新闻广电局工作,现供职于黄石市人民政协;高级编辑,中国报业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