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莫善贤《知青生活》续(8)上房盖瓦 ‖ 诵读:阳光晓溪【晓犁文化传媒·第258期】

上房盖瓦
作者:莫善贤|诵读:阳光晓溪
七十年代初期,我们来到木赖生产队插队落户的时候,这里的农民已经不盖木皮的房子了。所谓的木皮房子是用杉木篼部的木皮,很厚的木皮,剥开成大的木皮瓦,用木皮盖的房子,当然赶不上用瓦盖的房子那么经牢。都把造房子叫做大兴土木,看来也真是。木赖的干打垒的房子,除了土就是木。没有什么钢构件,也没有什么铁件,就这么简单的造出房子来。
那时,都是盖干打垒的瓦房子。使用的瓦是在当地烧的,运输起来相对比较方便。如果要从山外边运瓦进山来,简直是天大的困难。那时,有瓦匠师傅到处串村走寨,看到有需求的地方,又方便烧瓦的地方就停下来,然后,简单的安一个家,动手做瓦窑,采泥,做瓦,烧瓦。都是就地取材,成本比较低,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烧瓦的泥就地取材,烧瓦的柴也是就地取材。而且,可以廉价地使用当地的水牛,由耕牛来帮踩泥,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人工踩泥的功夫,而且比人工踩得要好。那时用的瓦,还是传统的秦砖汉瓦的瓦的样式。烧瓦工序还是蛮多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要浇灌窑田水,泥瓦匠认为火候已经到位了,就要在出窑之前浇窑田水。通过浇水使得瓦色变青。如果不浇窑田水,就把瓦出窑的话,出来的瓦是红色的瓦。红瓦的硬度不够,而且,农民也不喜欢红瓦。烧青瓦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什么时候浇水,是有讲究的。浇早了不行,浇迟了也不行,必须恰到好处。如果,水浇不好,瓦就会爆裂,就会白费功夫。
在木赖,是找不到平地起房子的,林老三盖的新房子就盖在韦家冲口的一个山坡上,把后山的土找平,形成一个比较平坦的屋场,就可以在那里起房子了。林老三的屋场距知青屋不远,我们算是邻居了。说是邻居,但还要拐一个弯才能看得到,鼓角相闻,但不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992年秋收之后,林家老三,芳平起新房子。林家是大户人家,住在冲尾。他父母一共有八个子女,从林老大到林老八年龄相差三十多年。他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住在一间大屋子。树大开叉,兄弟大了分家,是很正常的事情。后来,老三芳平结了婚,他是林家最先结婚的,比他的二个哥哥结婚要早。芳平分了家,成家立业的重要标志是盖新房子,还是盖干打垒的瓦房。盖瓦是建房的一道重要工序,相对而言,也算是高空作业,两层楼的干打垒房屋一般都有六、七米高。当时,我也算初生牛犊不畏虎,跟社员一起上房盖瓦。初上房盖瓦时,心里还是有一些畏惧感,总害怕会掉下房子来。其实,勇敢是需要练就的,当你不把命当做命的时候,勇敢也就来了。
想想怕什么,其他人都不怕,我就这么害怕吗?只要豁出来,什么恐惧感都没有了。盖瓦的要求是要胆大心细,轻手轻脚,动作要准确,千万不要毛手毛脚的。瓦是一个梯形结构,盖瓦分上盖和下盖。下盖是在瓦桁上面盖的一道瓦,要把正梯形的瓦放在下,即把下面宽的瓦盖在瓦桁上。然后,在两条瓦桁中间盖一道瓦,把瓦倒梯形来盖,这样瓦就不会滑脱,流水也就会顺畅。盖瓦的要求,瓦沟要盖得比较直,下雨时流水才会流得快。最难的是盖屋脊的地方,在屋脊上盖瓦,是有讲究的。有些屋脊需要砌一道砖,然后把瓦摞上去,还要砌出一些花样来。在屋脊上,活动范围比较窄,其他盖有瓦的地方,踩上去是很容易把瓦弄坏的。所以,一切都得小心,细致。盖瓦头的瓦蛮是考功夫的,由于瓦头是在房子斜山上,是屋檐滴水的边缘,人站在屋顶上面,一眼就可以看到地下。干打垒的房屋都有两三丈高,从这么高的地方看地下,还是有点心慌。如果弄不好会往下掉,后果将是很可怕的。那时,没有什么保护措施,所有的保护就是自己胆大心细,准确的做好相关的动作。做瓦头也是有讲究的,需要把瓦头稍微的起翘,这是一个技术活。
给新房子盖瓦,不是经常做的事情,难有机会练习。但是,一旦你上房去了,就得注意安全,还要把工作做好。人应该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人。这句话说得特别在理,在农村就得适应农村,什么活都得学一学。我特别佩服林家的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和劳作,有天然的适应性。而且,还有一身力气,是农村的好劳动力。在木赖生活,不仅要学会耕田,耙田,要学会刮茶山,种竹子,砍杉木等山上、山下的活,而且,还要会盖干打垒的房子。知识青年到农村要学的东西也太多了。农活没有多大的知识含量,并不是很难学,关键是想不想学和专心不专心学。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学会适应农村,学会干农活,当一个地道道的农民。木赖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是不多的,包括信息等方面的联系都非常有限,木赖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生活、生产的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的。作为知青,适应环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 者 简 介
莫善贤,微信名:清风明月,属虎。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
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的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书法作品在武汉抗疫期间,由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组织拍卖义捐,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其他作品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
朗 诵 简 介
阳光晓溪,毕业于浙传播音专业,《江南诗画艺术院》副院长、《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文学平台朗诵主播,用文字来记录人生岁月,用声音传递生活的精彩……
往期回顾:晓犁文化传媒-第225期
投 稿 须 知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注明投稿平台:《晓犁文化传媒》
作者自行校对文字、古诗检测合韵,来稿正文统一靠左对齐排版,拒绝一稿多投,投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投稿必须要关注平台!
本期配图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本平台发布的作品是作者授权刊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删除处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晓犁文化传媒》以及作者
申明: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编辑:真真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