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我们这样读《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一部小说,用同情的笔触描绘出这样一幕悲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祥子,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不顾生活的万千磨难努力地生活,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后来,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祥子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他由一个体面、健壮、有梦想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自私、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部名著出现在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中,推荐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阅读。
圈点批注法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考查,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宋代学者朱熹认为,每读一遍书要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
今天,我们将通过读封面、读故事、读背景、读人物、读语言等环节,来了解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环节一 读封面 初步感知
《骆驼祥子》出版以来,封面采用的画面有以下常见的几类:
这些画面与书的内容有哪些关联呢?初读此书的你,会有哪些猜想?请运用“圈点批注法”写下你的思考。
封面一
批注一:
封面上有一辆黄包车,小
说主人公可能是个车夫。
结合原著摘选:
原著摘选
(一)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二)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批注一补充:
祥子是个车夫,梦想是买一辆车,为了梦想拼命拉车。
祥子是个高等车夫,他有自己的车。
祥子买车非常不容易,他很爱自己的车,把自己的生日和买车的日子放在同一天。
封面二
批注二:
封面上车夫拉着车在雨中奔
跑,主人公的日子很艰辛。
结合原著选摘:
原著选摘
(一)祥子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二)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批注二补充:
在描写了天气酷热后,又写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祥子肉体上的痛苦与心头上的心酸。
猛烈的雨势来得很急,环境的恶劣更是为了突出祥子拉车的艰辛。
封面三
批注三:
一人牵着一骆驼,会是
写他与骆驼的故事吗?
结合原著选摘:
原著选摘
(一)祥子,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身上忽冷忽热,心中迷迷糊糊。牙床上起了一溜紫泡,只想喝水,不想吃什么。饿了三天,火气降下去了,身上软的像皮糖似的。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他自己说梦话或者说胡话中被别人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二)刘老头子的确没替祥子宣传,可是骆驼的故事很快的由海甸传进城里来。以前,大家虽找不出祥子的毛病,但是以他那股子干倔的劲儿,他们多少以为他不大合群,别扭。自从“骆驼祥子”传开了以后,祥子虽然还是闷着头儿干,不大和气,大家对他却有点另眼看待了。
批注三补充:
骆驼祥子原来是祥子的外号。
祥子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
环节二 读故事 梳理情节
《骆驼祥子》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故事。
著名连环画家关景宇、 赵宝林合作创作了连环画版本的《骆驼祥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图片排序或者看图片写出相应的故事情节,以此来检测阅读。
小语,我在家里一本旧书中找到这样几张图片,这上面讲的是什么呢?
这是《骆驼祥子》连环画中的内容。祥子好不容易从军营里逃了出来,可他舍不得那些骆驼,就匆忙牵走了几只。骆驼走得很慢,祥子又饿又累,打算到村庄把骆驼卖了再换辆车。祥子打起精神,站起来向村子走去。
这张呢?
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曹先生是乱党,捉住就要枪毙,祥子也会受到牵连。祥子被说怕了,想走。孙侦探却管他要“买命钱”。祥子不愿给,孙侦探就从棉袍里拿出枪,指着祥子。祥子只好哆哆嗦嗦地拿出了放钱的闷葫芦罐。
当然,也可细读三起三落的相关情节,绘制思维导图。
环节三 读人物 分析形象
我为《骆驼祥子》画剧照。《骆驼祥子》中的“男一号”虽是祥子,但祥子的角色也因为书中其他“配角”人物的陪衬而凸显得更加鲜明,这些人物在书中同样不可忽略。
环节四 读背景 总结主题
知作者
知背景
(一)老舍是一位出身城市贫民阶层的作家,生活在城市底层中的贫苦大众是老舍最为熟悉、感情最深厚的一类人,他写作的人物形象不是单凭灵感激发而创造出来的,他笔下的一个个城市贫民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他们都是与老舍有着一定关系的人,或者是老舍身边的亲戚朋友,或者是活跃在老北京城中的底层阶级兄弟。老舍熟悉他们,也同情他们,更愿意用文字来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二)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阶级感情。老舍不是记述社会中个别人的生活经历,而是在展示着社会中整个贫民阶层的不幸和痛苦;他的笔触没有停留在对城市底层贫民生活面貌的展示上,而是深入挖掘他们不幸生活的根源,并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惨命运的深刻社会课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共鸣。
《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与当时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
旧中国的军阀势力,为了抢夺利益而引发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证明了当时背景下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因而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旧社会的堕落。
环节五 读语言 体验特色
小语,有评语说《骆驼祥子》可是京味儿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呢!
是啊。作者老舍是“京味小说”最具代表性人物,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我在读“高妈劝祥子放钱”的情节时就感受到了这种语言特色:“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是啊,这番话,干脆利落、生动鲜明,是典型的北京方言。儿化语“没错儿、一个子儿、兜儿”,北京方言中狭隘的四字语“秃尾巴鹰、海里摸锅”以及北京的重口味方言“搁下”等,都从侧面反映出老舍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语言的熟悉和了解的透彻。
“京味”特色体现在取材和语言艺术上。作者老舍以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写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同时,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和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扫码关注我们
供稿&编辑|曹君灵
审 核|周亚娟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