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十二)《吃汤圆闹元宵,团团圆圆看红火》

绝|对|文|学第3期(总第692期)

追寻“年”味(十二)
吃汤圆闹元宵
团团圆圆看红火
文 /沈富民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的最爱出了看社火表演,还有吃汤圆。
母亲说过,正月十五吃碗汤圆,生活会团团圆圆的。在农村老家汤圆又叫元宵,形状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可以油炸还可以水煮。小时候家里很穷,一般要是吃上一碗汤圆,只有在吃元宵节的晚饭时才能吃到。记得有一次,我和小朋友们去邻居家玩耍。那日,正赶上郝家奶奶在煮汤圆。当时,我馋的那简直是咽唾沫。郝家奶奶看出我这小小心思,执意要留我吃汤圆。可是我还没等郝家奶奶的话说完,立刻撒腿就跑。由于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及到处吃别人家的饭,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母亲几句简单的谆谆教诲,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母亲做的汤圆,一般选择的面粉是大黄米面的,黍子去皮后加工粉碎而成。那些黍子是爷爷和父亲辛苦种植的。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比较贫穷。每年种的粮食都要先去粮管所交公购粮,然后按照各家各户劳力挣的工分多少分配粮食,我家劳力少人口多,分的粮食常常是吃不到头还要挨饿,所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黍子。父亲在外干公家事,母亲很勤快,为了我们兄弟姊妹6个能吃上汤圆,就起早贪黑的挣工分,在加上父亲挣的一点辛苦钱买点粮食贴补家里,就这样,我家年年元宵节才能吃上汤圆。
做汤圆是有讲究的,通常汤圆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拌好馅,然后在糯米粉中一点点倒入适量的温水。这个时候水要适量,水多了面团会变稀,水少了面团会发干,每次母亲掌握得都是恰到好处。揉成光滑的面团后,取出其中40克放入开水中煮熟,再和剩下的糯米团揉匀,将面团揉成长条,分成每个25克的小剂子,揉圆。取一个剂子拍扁,捏成中间厚四边薄,放入事先拌好的馅,用手在虎口处收口、然后揉圆。于是,一个汤圆就做好了。然后就是煮汤圆。其实煮汤圆也是讲究火候的,母亲通常每次都是用大锅煮,灶堂里添些干枝,让火苗旺旺的,锅里的水沸腾着。在下锅前用手轻捏汤圆,使其略有裂痕,这样煮出来的汤圆,里外易熟,软滑可口。然后再把汤圆下入滚开的水里,接着不断地用铲子推动汤圆,以防粘锅底。这时,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汤圆每开一次应再加点适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等汤圆浮起来,变大变软即可捞出。这样煮出的汤圆质软不硬,香甜可口。
在七八十年代的正月里,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好转,在县城除了几家国营供销食品店经营元宵外,在街边也逐渐有了许多个体户卖元宵的摊位,每个摊位三两张长桌,铺上镶边的枣红色绒布当桌布,前边垂下来离地有十公分的样子,白色的各家旗号在暗色的底色对比下分外地显眼。桌子上有一盘盘滚好的元宵,黑芝麻、玫瑰、豆沙、花生、核桃、桂花等各种口味任人挑选,一个个雪白的团子都在盘子里整整齐齐的垒成小山,旁边还有切好的各种馅料,正方形的小块也是一层层摆得很是规整,顾客可以买现成滚好的,也可以自己买了馅料回家自己做。在摊子内侧,有一个铁皮的圆滚滚的大家伙,是一个面儿上包得留了一个大洞的铁皮大盆侧立起来的样子,盆里边是米粉,元宵就是馅料包浆后从那个洞里倒进去在里边不停地翻滚,通过在翻滚过程中不断撞击米粉,使米粉均匀、紧实地裹覆在馅料上做成的,所以人常说元宵是“滚”出来的,而且这样滚出来的元宵口感好、下锅也不会散。摊位里边也有搭炉子烧锅的,路过的走亲戚歇脚的、出来逛街的人,在冬日的街边,随时可以吃到一碗热气腾腾、口感绵软的元宵。

除了吃元宵,那时候打灯笼和看烟花也是正月十五的必备节目。小时候大人会给小辈想尽办法制作各种灯笼,有装着四个木头轮子当脚可以拉着满街跑的小白兔灯笼,也有满含祝福的长命富贵灯,灯里边有个铁丝绕的小圆环,把小红蜡烛的杆从中间穿过去,插上一小截的胡萝卜当底座,火柴点着了就可以到处去招摇了,还没到十五的时候,晚上就已经打着灯笼在巷子里和小伙伴们玩,天上的月亮圆圆、地上的灯笼点点,我们玩的时候要小心着跑太快吹灭了蜡烛,还要仔细观察着随风摇摆的灯笼怕给点着了。等到正月十六的时候,便是碰灯笼了,没了往日的小心翼翼,大家在一起相互碰碰看谁的灯笼结实,碰着碰着灯笼着了火,寓意着烧掉一切邪祟、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那时候的农村老家,男女老少围坐在村头那一堆煤块搭起的火堆热气洋洋洒洒,人们谝着聊着各自的喜悦之事,磕着葵花剥着花生,边吃边发出喜悦的声音。美的呱唧呱唧,哼着几句乡土文化酿成的诗句。还有个老寿星拿着瓶小酒,意忧未尽,手里握起拐棍,上演着孙悟空三打白妖精。又说又笑,热闹的弦音飘向全村。

随着年龄的一年年增大,长大后看过很多不同的焰火表演,气势的恢弘、创意的新颖,每次看的时候都会觉得惊奇,可总抵不过小时候放过的炮仗、看过的烟花。三十的晚上听炮响,十五的晚上看花炮烟花,各种大的小的花炮都攒到十五放,自家放的刚在天上炸开花,巷尾又有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窜天猴”又窜上了天,左边的红花还没败,右边又有镶着白边的绿蕊刚刚绽放,腾空的焰火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都是各家自己喜欢放的烟花,可能不像现在的焰火表演有那么丰富的构图和元素,可是那时候感觉满天放的烟火都是带着老百姓过年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放的,温暖而炫目,放的人高兴,看的人欣喜。
元宵一年一年过,那些回荡在儿时记忆里的传统年味,随着长大慢慢变得遥远,孩子们手中的纸糊灯笼也随之远去,不过滚元宵的那个大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一圈一圈的在转着,如同我们的盼团圆的心情,一年又一年。盼团圆年的心情慢慢的飞起来了,飞向那元霄节的蓝天白云,飞向梦幻般的中华皇帝之心。
如今,家乡的条件变好了,再也没有那缺粮断顿的日子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很少种地了,由于现在大面积的土地都必土地流转出去了。可是,闲不着的本家小爷每年还要种上些黍子。我们兄弟姊妹们回家都劝小爷该歇息了。固执的小爷总是说,超市的那些各式各样的汤圆,到头来还是没有你们母亲做的汤圆味道醇厚。打心底里来说,我也总是觉得母亲做的汤圆,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味道。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人不同。然而,母亲做的那碗汤圆的味道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岁月无情,我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已离开我们15个年头了。
十五的太阳照得田野上的积雪开始消融,场院上那锣鼓喧天的狮舞已经觉醒,狂野地仰卧起坐,嗥嗥地叫声,撕裂着天上降下的祥云。地上踏歌的狮子舞,仿佛把村民送上乡村振兴路上正在开掘的美丽乡村。那飘动的彩旗和那撼天动地的锣鼓声音,把村上的元宵灯节闹得热泪纷纷。
我爱上从远古老人们传下来的社火秧歌演艺,儿时的记忆一脉跳动在炽热的乡心。借一把阳光举在元宵灯节的现场,渲染着对古老民俗文化的亲近。亲口喝一杯在老院子地窖里藏下几十个春秋的美酒,心醉了,醉在了家乡的故土,情醉了,醉了文化浓浓的乡音……
|沈富民部分作品荐读|
★【甘肃民乐●沈富民 | 纸刊年度备选(散文类)】远去的拨浪鼓声★【甘肃民乐●沈富民】梦,醉在文字里★【甘肃民乐●沈富民】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甘肃民乐●沈富民】生活恰似舞台★【甘肃民乐●沈富民】《绝对文学》我的精神乐园★【甘肃民乐●沈富民】拥抱冬雪,与雪共舞★【甘肃民乐●沈富民】年少时那段烙在骨头上的记忆★【甘肃民乐●沈富民】麦黄秋收的辛苦使我此生难忘★【甘肃民乐●沈富民】故乡是本让人百读不厌的无字书★【甘肃民乐●沈富民】生命中流淌的韶华岁月★【甘肃民乐●沈富民】没有了学校,村寨就似失去灵魂的皮囊★【甘肃民乐●沈富民】寄语《绝对文学》创刊三周年★【甘肃民乐●沈富民】乡村腊月好时光★【甘肃民乐●沈富民】红色圣地汪家墩★【甘肃民乐●沈富民】泪祭西路军英烈★【甘肃民乐●沈富民】跪拜犁园口祭英烈★【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一)《那年·那雪·那人》★【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二)《过小年老少安宁度日,祭灶爷祈求合家平安》★【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三)《牛遇无春年,长工无停歇》★【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四)《今年过年不回家开开心心迎新春,就地宅家思团聚顺顺利利过大年》★【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五)《喜庆鞭炮响其乐融融,除夕吃饺子团团圆圆》★【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六)《给长辈拜年祝平安寄予新年美好祝愿,发儿孙压岁钱愿来年健康快乐福有余》★【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七)《大年初一磕头作揖问好拜大年》★【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八)《上坟祭祖祈求先人庇佑保平安》★【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九)《敲锣打鼓妞秧歌真高兴,耍狮舞龙划早船好开心》★【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十)《割年肉打羊腿小过年,杀猪宰牛宰羊大过年》★【甘肃民乐●沈富民】追寻“年”味(十一)《舞龙灯放烟花,张灯结彩闹社火》
作家简介
毓秀临松,名沈富民,依祁连山,傍柳沟河;生南古城,学哈尔滨;年逾五七,历经风霜;出身粮农,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柳体;“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宅心仁厚,乐善好施;无愧于心,悠然自在;开心快乐,珍惜拥有;不求最好,只有更好。喜欢文学,坚持写作,闲暇时喜欢用冷静的笔,涂抹温暖的文字。多年来在省市县报刊及多个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各类散文、诗歌及新闻通讯1500多篇(首),500多万字。获省市县各类文学奖及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征文活动奖励数次。
《绝对文学微刊》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二四六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
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报告文学等栏目。
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微信:13966506591,以便发放稿费)。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3、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过。来稿请投《绝对文学微刊》邮箱:1149194646@qq.com,并附百字以内作者简介、手机号码、近期生活照。
四、稿费发放:作者稿费即读者赞赏,无赞赏无稿费。赞赏百分之八十以微信红包形式发给作者。鉴于查找、截图等环节费时费事,10元(含)以下赞赏不予发放,用于维护平台日常运转。文章刊发七日后截图发放作者赞赏,之后的赞赏不再发放。凡投稿作者或接受约稿作者,即视为自愿接受上述条件。《绝对文学微刊》期待您的佳作。
五、特别提醒:《绝对文学微刊》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绝对文学》阅读精彩文章
喜欢,请转发朋友圈阅读后,请点下面的在看???


您可能感兴趣